文 / James Tong 放完长假的周三早上,与发展商TWT的章总和好朋友Simon Dulhunty相约,坐在St Leonards一家优雅的咖啡厅里,聊一些关于澳洲房地产的话题,说到澳洲人是否在针对华人投资时,Simon提起一件刚在马来西亚发生的事。 世界一级方程式格林披治大赛,星期日在马来西亚举行,澳洲车手Daniel Ricciardo赢得了冦军,令所有在场观战的澳洲人兴奋无比,其中九个小伙脱得只剩下一条泳裤庆祝,他们玩得忘形,把啤酒倒入鞋中去喝,吸引了众多记者拍照,可是这九个人马上被当地警察全抓了起来……因为,他们屁股上印着马来西亚的国旗。 在马来西亚人看来,这是一起有预谋、有政治动机的事件,对于这个穆斯林国家的人民来说,是一种极大的侮辱,这些25-29岁的小伙,有可能要被判刑3个月到两年,这其中包括Tim Yates,一位外交官的儿子,Jack Walker,现任澳洲国防部长的秘书... 基本上就是一群理应受过良好教育的澳洲富二代。澳洲的媒体一片哗然:我们的孩子呀... 至于吗?一些习惯了人权自由的澳洲人非常震惊。可是外交部长Julie Bishop已经放话:我们打救不了。 Simon曾是Fairfax新媒体部门的总经理,现在担任的是在新闻传播界非常有影响力的肯尼迪基金会主席,我们熟悉的Domain,也是在他的手中创立起来的,所以对传媒与房地产的关系,最熟悉不过。他把我们的咖啡主题拉入这个故事中,是想说明一件事:在另一个国家或全新的环境中,有比赛车输赢、或比房地产赢利更重要的东西,那就是对当地文化传统的尊重。 无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澳洲人,或对澳洲房地产作出巨大贡献的华人,无论他们是真的被针对(或只是觉得被针对),很大程度是因为对别人的文化不了解、做出不恰当的言行引起的。 在澳房汇,我们对什么样的标题能吸引读者注意、吸引点击其实是十分淸楚的,比如:
这些话题,都是看上去很正常、也常被主流媒体追捧或推波助澜的内容。 还有就是谈价钱、谈汇率、谈贷款等各种各样的“攻略”永远是最受欢迎的。但是,作为一份负责任的澳洲房地产媒体,我们也深知实务上的必需和刻意重口味是两回事,处理不好会像九个澳洲年轻人脱剩裤叉起舞一样,让一时的任性快感(或民族自豪感),无意之中为华人长远的发展埋下伤害。因此,如何用恰当的角度去取材写华人的房地产故事,常是我们深思的问题。 回想几年前,许多初入地产行的中国人会互相提醒:小心(最好别)与黎巴嫩人打交道。因为在当时的建筑行业里,黎巴嫩人确实掌握了整个产业链,一些不愉快的交往故事,在不知不觉间为他们打造了不受欢迎的形象。现在,来到澳洲的中国发展商,也逐渐成为主流力量,大有取而代之的态势。 中国有钱人中,有一个世代相传的智慧是:闷声发大财,可是,在澳洲房地产这个讲究透明,谁买谁卖一清二楚的环境中,其实是行不通的,有些发展商刻意隐藏自己的背景,隐藏自己的动机也是值得商讨的。 那么,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姿势呢?这就是我们与章总一起探讨的主要原因了。这几年来,TWT在支持Bridging Hope慈善基金,支持Lifeline防抑郁症基金,支持Barnardos儿童保护基金,建立St Leonards艺术家村等等… 一切都是默默地做着。有看过我《六星级的地产开发故事》的朋友知道,这种比媒体更有道德高度、更政治正确的实际行动,才是让华人房地产投资长久发展的明智之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