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c商业评论

关注微信公众号【站长自定义模块】,定时推送前沿、专业、深度的商业资讯。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  • QQ空间
  • 回复
  • 收藏

太可惜!悉尼两岁男孩不幸去世,错过3次救命机会!学会这一招,也许能救孩子命...

悉尼小菜 悉尼 2025-3-2 19:43 155人围观

注意啦!

点击

蓝字"悉尼辣妈帮"→ 点击右上角“...”→ 点选“设为星标 ★” ,不错过任何精彩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↑↑已有100000+悉尼妈妈点击关注我们↑↑





辣妈开场


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

夺走了澳洲2岁男孩 Joe Massa 的生命

原本只需要一次简单的

静脉输液就能救回的小生

却因医院的多重失误

永远地离开了家人

父母悲痛万分

直言这是 “系统性医疗事故”

并呼吁彻查医院责任

避免类似惨剧再次发生


插播一个消息~



辣妈帮已经为悉尼新手妈妈们建立了超级实用的辣妈帮兔/虎/牛/鼠宝宝群幼儿园群,小学群,私校群,母婴二手群,新移民交流群等等...想入群的妈妈们,现在开始扫码吧!



小男孩因误诊身亡

NO.01




Joe Massa,一个活泼可爱的2岁小男孩,喜欢恐龙,也爱在花园里玩耍。

然而,2023年9月的一天,他因身体不适被送往悉尼 Northern Beaches 医院,但这次就诊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点。



他的父母 Elouise 和 Danny Massa 在采访中泣不成声:

“从我们走进急诊室的那一刻,

Joe 就没有活下去的机会了。”

他们强烈要求对 急诊流程进行全面改革,确保未来不会再有家庭经历相同的痛苦。



第一次失误:

错误分诊,未被紧急处理

9月14日早晨7:06,Joe 因 一整夜呕吐、面色苍白、瘫软无力,被父母送往医院急诊。

但分诊护士误将他归类为“三级病患”(30分钟内处理),而非 “二级紧急病患”(需在10分钟内抢救)。

然而,调查发现:

Joe 当时的心率已飙升至182次/分钟,符合 “二级病患” 标准,却未被及时抢救。



医院的 《严重不良事件审查报告》(SAER) 证实:Joe 的病情本应启动 “快速反应机制”,但却被忽视。

第二次失误:

长时间候诊,无人关注病情恶化

7:39,Joe 在候诊区等了 超过半小时,才被带入儿科急诊区。

然而,即便有空置病床,医护人员却让他坐在椅子上等待。



此时:Joe 的 心率已飙升至197次/分钟,病情加重,但依然未被列为“二级病患”。

仅有一名注册护士和一名急诊高级培训医生负责他的治疗。

医护人员误判他只是普通肠胃炎,未采取任何紧急措施。

这是医院的第二大失误!

第三次失误:

病情持续恶化,仍未获救

在接下来的 三个小时里,Joe的病情急剧恶化,出现了 皮疹、意识模糊 等严重症状。



但直到10:30,另一名护士才终于发现不对劲,将他转入复苏室。

然而,一切已为时已晚——10:47,Joe 心脏骤停。

尽管医生们进行了长达 29分钟的心肺复苏,但因 长时间缺氧导致不可逆脑损伤,最终没能救回他的生命。

更让人痛心的是,妈妈至少三次请求医护人员为 Joe 静脉输液,但始终被忽视。

这是医院的第三大失误!



Joe 的父母在采访中控诉:

“医院在每个环节都辜负了我们。”
“医护人员甚至从未给 Joe 连接生命体征监测设备。”
“我们至少三次请求静脉输液,全部被拒绝。”
“如果有人早点意识到问题,他本可以活下来。”


爸爸 Danny 哽咽回忆:

“我冲进复苏室,摸着他的脸颊……就在那一刻,他的心跳停止了。”

妈妈 Elouise 眼含泪水:

“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,我竟然没能握住他的手……”

他们痛斥:

“这个医疗系统到底是怎么了?”



这起事件引发了新州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。

《SAER 报告》点名医院严重管理失误,包括:

✔ 未能识别危险心率(心率飙升至 197,却未升级病情)。
✔ 未回应家长的担忧(母亲三次要求输液,均未获准)。
✔ IT 系统缺陷(无法自动标记并升级高危患者警报)。

Joe 的家人要求:
✔ 独立审查医院的医疗事故,追究相关责任。
✔ 强制执行 REACH 协议,让家长有权要求急诊病情升级。
✔ 全面升级医院 IT 监测系统,确保不会再有类似悲剧发生。

新州卫生部长 Ryan Park 已表态,将在下周与 Joe 的家人会面,并承诺 尽快落实改革措施。


澳洲医疗系统又有大麻烦

NO.02




这起事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愤怒与讨论。

许多澳洲父母分享了自己的经验,并呼吁家长提高警觉:

“护士和医生并非有意出错……但类似的情况在澳洲各地的医院里发生得太频繁了!整个系统的管理问题,正在让无数家庭失望。”






“这不能再继续下去了!澳洲的医疗体系迫切需要彻底整改,不只是个别医院的问题,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都应该进行全面审查。”






“我女儿出生时病情严重,幸亏我丈夫在医疗理赔部门工作,懂得如何应对。当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,他坚持要求高级会诊复查。仅仅一小时后,我们就被转院到悉尼儿童医院,并在 4 小时内接受了关键手术。这说明,主动争取医疗资源,可能真的会改变孩子的命运。”






“这条新闻让我愤怒!一个才 2 岁的孩子,心率超过 180,却在急诊室里等了 3.5 个小时,甚至每一步都未被升级为二级紧急病例。妈妈不断求助,但没有人理会。医疗系统的这些漏洞,必须被正视!”






“我是医疗行业从业者,我太清楚这种情况了。带孩子去医院时,我们一次次被拒绝,有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。而那些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家庭呢?他们如何能在这种体系下保护孩子的生命?太多无辜的生命因为系统性问题而被夺走,我对所有经历这种悲剧的家庭深感痛心。”

辣妈再次提醒:

遇到紧急情况,

尽量带孩子去儿童专科医院。

普通医院的急诊室往往资源紧张,若无专科医生,容易误判病情。

不要害怕坚持自己的判断!



新州拥有类似昆州“瑞安法则”(Ryan’s Rule)的 REACH 机制,它的核心理念是:

🔹 Recognise(识别)—— 发现孩子病情恶化的迹象
🔹 Engage(沟通)—— 与医护人员交流,表达你的担忧
🔹 Act(行动)—— 如果病情持续恶化,要求进一步评估
🔹 Call(呼叫)—— 向医院的 REACH 团队求助
🔹 Help is on its way(帮助即将到来)



这一制度确保家长的直觉和观察不会被忽视,使他们在孩子病情加重时能主动寻求更高级别的医疗介入。

很多时候,父母对孩子的病情最敏感。如果医生或护士的判断与家长直觉不符,一定要 坚决要求二次检查。






The End

辣妈

结语


Joe Massa 的生命本可以被挽救

但他却在三次错失的救命机会中离开了人世

他的父母带着无尽的痛苦

希望这场悲剧能推动医疗改革

让未来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辙

希望 Joe 的故事

能成为整个澳洲医疗系统的一次深刻警钟

💔 RIP, 小天使 Joe 💔

编辑:辣妈帮来源:综合整理




(^_−)❤ 以上为正文内容


❤ 辣妈帮客服梦之队 



❤ 辣妈帮广告联系:Sydneydida 



悉尼辣妈帮

澳洲最火妈妈社群平台




tui



jian



re










05

04-2021

太全了!悉尼周边绝美40个小镇,一篇文章都看完!假期来啦,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吧~~



17

04-2021

2年内6个宝宝离奇死亡,悉尼这家恐怖医院终于被曝光!官方正式调查,真相令人痛心...



03

04-2021

错过就亏大了!澳洲私校、精英班都在用的顶级教材,限量免费领取啦!英语,数学,推理逻辑都有...



04

08-2019

涨知识了!澳洲各类食用油知识大汇合!别再傻傻分不清了...



01

04-2020

澳洲确诊直逼5000!亚马逊突然宣布:价值百万的资料,全部免费送了...




感谢支持悉尼辣妈帮,如果觉得文章有用,

请顺手转发朋友圈,并点个“再看”和“赞”吧!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我有话说......

TA还没有介绍自己。

电话咨询: 61-426873209
关注微信